湖南省株洲市醴陵经开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严格落实省“三线一单”成果管控要求,持续优化园区产业布局,严格园区环境准入、守住环境质量底线,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实现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醴陵经济开发区是2003年获批的省级开发区,地处“长株潭一体化”和“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两大国家战略结合部,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湖南省陶瓷出口转型示范基地、湖南省环保诚信园区。园区总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总核准面积9.58平方公里,已构建“一谷一城一园”发展格局(中国陶瓷谷、株醴新城、东富工业园),确立了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含陶瓷、玻璃),电子信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一主两特”产业体系。
发挥科学引导,优化产业布局
醴陵经开区在园区“三线一单”编制过程中,根据园区产业发展布局,细化生态环境管控分区,精准编制生态环境准入管控要求,后续以“三线一单”管控要求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对园区资源利用、能源消耗、污染物管控水平硬性约束,初步形成“一主两特”产业体系。
中国陶瓷谷片区布局陶瓷工业及休闲旅游、装备制造、数字信息、总部与会展经济、创新创业等产业体系。
株醴新城布局先进制造业及配套、高新技术及现代农业、文旅医养等产业体系。
东富工业园布局玻璃、电瓷、新材料、新能源、物流配套等产业体系。
主动靠前服务,严格环境准入
醴陵经开区坚持项目引入审查制度、项目入园前必须全面进行环保评估。通过项目前期生态环境准入会商机制、实地调查项目环保工艺、环保措施等方式,全面评估环保准入条件。
在项目引进阶段即对项目选址可行性和生态环境准入各项要求进行深入分析,确保企业投资发展方向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避免企业“走弯路”,减低投资风险。
醴陵经开区充分利用“三线一单”成果,为区域定位、环评审批、准入研判等方面提供可行性研判,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三线一单”的项目坚决“一票否决”。醴陵经开区充分利用“三线一单”成果,为区域定位、环评审批、准入研判等方面提供可行性研判,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三线一单”的项目坚决“一票否决”。
健全管理体系,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环保力量。醴陵市从株洲生态环境局醴陵分局,选派多名业务能力强、素质高、作风实的干部,常驻园区办公。引进第三方环保服务,与第三方机构签订“园区环保管家”技术服务合同,园区环保管家将从项目准入把关、企业的“查、改、管”、日常环保咨询、环保培训等方面提供专业技术支撑。目前园区4个污水处理厂、环境空气自动站、管网维护等运维工作也已全部委托第三方机构。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园区投入资金3亿余元,重点用于完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提升监测监管能力。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环保公共服务,通过BOT模式建成东富污水处理厂、横店污水处理厂。目前,园区各片区污水处理设施均建成投产,4个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1.18万吨/天。各片区公共雨污管网总长62.884公里,实现园区雨水管网覆盖率100%、废水集中处理率100%。在东富工业园建成一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标准站),配合建成大气小微站10座,并按规划环评要求开展了环境质量自行监测。完成环境监管平台建设,监管平台已实现一园一档、环境质量实时数据、环境应急指挥管理等功能,能对区域环境实时监控。
加强帮扶监管,提升环境执法效能
醴陵经开区结合“三线一单”成果,将“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作为园区生态环境监管的重点内容,加强生态环境监管精准性、有效性,积极探索监管新模式,推行人性化执法和柔性执法,将执法与指导、监管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治理温度。在筑牢生态安全防线的基础上,做好环评审批、排污许可等环保服务,推动保护和发展相协调,发挥“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在园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