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第一个发言。我想谈谈组建招商中心的建议和工作方向,以及招商干部的培养问题,请大家一起来帮我开拓思路。”醴陵经开区招商合作局局长江娅打开话筒说道。
1月21日晚,醴陵经开区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各部门、派驻机构负责人一起,开展“发愤图强、重振雄风”大学习大讨论,《学苏州、学昆山、学深圳“重振雄风”,株洲干部需大干一场》的文章人手一份。
“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十字工作法体现在园区工作中,可形成哪些具体专项?
如何营造“埋头苦干、拼命硬干、善作善成、不成不休”的工作氛围?
当前我们园区优势和短板在哪里?图强和重振的抓手有哪些?
对落实园区“企业化运作”的方法、路径上有何建议?
对园区工作“项目制管理”的理解和建议是什么?
对发展提升陶瓷、玻璃产业链有哪些点子?
提高亩均投入产出、税收及盘活存量的建议有哪些?
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确保全环保质量防疫到位,哪些工作我们需要马上推行和改革?
快速推动株醴新城(左权新区)项目落地有哪些思考?
实现“千亿产业园区”的工作举措,有什么好建议?
对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的策略、举措和建议有哪些?
......
面对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抛出来的一个个讨论提纲,大家纷纷结合园区发展及工作实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规划建设局朱湛军局长提出了他最大的忧虑:“我们的规划一定要突出‘实’字,特别是面临着株醴新城的空间布局上,在之前的经验教训上,一定要脚踏实地,用脚在现场每一块土地去丈量,避免出现不应有的损失。”
“对于实现‘千亿产业园区’的目标,必须综合实力要强、创新能力要强、发展后劲要强,最后落实到产业要强,树立企业至上的观念,落脚点就是项目推进,一定要保证早开工、早投产。”产业发展局局长黄小龙认为。
高新中心主任张斌则建议:“品牌二字对园区很重要,特别是国字号品牌。我们应该把五彩陶瓷特色小镇打造成国家一张名片,让各陶瓷企业与政府共襄共谋共建,成立建设推广机构,成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王牌。”
“一定要根除安全基础存在薄弱,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人员能力缺失等痼疾。”“园区可以鼓励工业废料、垃圾回收利用或发电等项目的研发,目前已经有园区企业在着手这种项目的开发引进。”“盘活建设用地必须推行‘腾笼换鸟’,为避免土地闲置,我们可不可以实行分期供地?”应急管理站站长梁细飞、环保办负责人丁继强、征拆安置办范春芝、质安分站巫勇、国土分局局长肖慧纷纷发言,表达了各自对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的发言金句频频,引人深思。
醴陵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林志祥说,我们的工作重心就是要以“五好园区”的创建为标杆,以亩均论英雄作为抓手,盘活、重组低效用地和“僵尸企业”。园区第三次创业期已经来临,充实加强东富工业园两个产业带,更加有效利用陶子湖片区增效,左权新区外扩内强。“精气神很重要,无论多么复杂的矛盾、多么严重的问题,每一把锁都有一把钥匙开,总有解决的办法。”
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丰华讲到四个字,一个是“静”,我们的干部要修静气,静下心来思考、工作,厚积薄发有所作为;二是“进”,园区发展要进位进级,进千亿、进国家级,个人要追求进步要有进取精神;三是“竞”,园区就是赛马场,推行企业化扁平化管理,你追我赶,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四是“净”,大家思想上行动上利益上要干净,排除杂念,聚焦发展目标全力出击。
通过长达5个小时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开展“发愤图强、重振雄风”大学习大讨论,非常有必要、非常有意义,这既是省委的关心和期待,也是株洲市委、醴陵市委的必然要求,更是加快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干部能力的内在需求。醴陵经开区历经20年的发展,从最初的陶瓷工业园(中国陶瓷谷)1.0时代,到开发建设东富工业园2.0时代,再到布局建设株醴新城左权新区3.0时代,园区构建了“一谷一园一城”发展格局,版图不断扩大,布局不断优化,整体实力、发展能力和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对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锻长板、补短板。中国陶瓷谷片区重点围绕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清理盘活存量、闲置、低效土地,实施企业“倍增”计划,进一步提质升级增效。东富工业园重点围绕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征拆腾地,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株醴新城左权新区重点围绕长株潭一体化和株醴融城战略,加快规划编制和产业导入,加强土地、资金、配套等要素保障,抓好启动区建设,做到分步实施、滚动开发。
通过学习讨论,醴陵经开区上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振了精神和士气,鼓足了斗志与干劲,为抓好“五好”园区建设、打造“千亿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