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抗洪救灾先进事迹实录之二——暖心石塅

今年汛期,一场无情的大水袭卷了醴陵,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国瓷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率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英勇抗洪。在这场与天搏斗中,石塅村始终把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当做最高原则,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他们用行动讲述最真情的故事,描绘最动人的画面,刻画最光辉的形象,温暖了石塅人民的心。

石塅村陈建莫——“不顾家”的村书记

石塅村党总支书记陈建莫家中涨水已经一米多,却把村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组建应急分队,组织冲锋舟出动12次,营救58人,给被困群众送去救灾物资100余份。他一边组织村干部、党员群众抗洪救灾,一边与办事处汇报灾情请求救援力量。他舍小家为大家,在洪水退去后又走村串户了解受灾情况,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几天来,他忘记了休息,只记得百姓安危,百姓都开玩笑说他是个“不顾家”只顾民的村书记。


石塅村肖家末——我会一直和你们在一起

面对突来的暴雨,村主任肖家末不顾自身安危,往来于各个村民家中排除险情。为防止村民家中出现过多积水而影响房屋安全,他第一时间帮助村民调来挖机,在挖机无法到达的区域,他不顾暴雨拿起锄头争分夺秒地帮助村民清理沟壑排除积水。他贴心的对村民说:“不要怕,我一直都会和你们在一起,有啥需要帮忙的随时告诉我!”


石塅村陈喜欢——我们都是一家人

今年已经60岁的陈喜欢同志是吴家塅支部书记,他在年初动了一场大手术,虽然医生叮嘱他要时刻注意身体多加休息,但在防汛抗洪的紧要关头他毅然坚持身体力行。早上五点天还未亮便赶忙前往水塘、田岸等易出现洪涝、山体灾害的地段排除险情。灾后更是顾不上休息,一头扎进清扫村道的队列之中。


和陈喜欢同志一样年过半百却依旧坚守在抗洪一线的还有张爱玲、陈仁付夫妇以及黄和平同志。当许多年轻同志劝他们注意身体,休息休息时,他们却说:“没事,我们挺得住,我们都是一家人,应该互帮互助。”



石塅村陈芬——奉上热乎饭菜,暖心又暖胃

陈芬同志为石塘庵支部书记,自她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关心百姓疾苦。在暴雨洪涝来临之时,在得知村民被困已经一天没有吃到热饭热菜时,她忙活了整个早上为被困村民炒粉送饭。当村民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时,她却来不及休息半刻,身为一位女干部,她不顾泡的发白的双脚时刻奋战在一线,去帮忙清扫村道、疏导交通。


石塅村陈光平——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支部委员的陈光平,虽然自家房屋进水,但在抗洪救灾过程中,他仍旧第一时间联系受灾村民掌握基本情况,组织年轻党员对受灾严重的村民进行转移,帮助村民搬运家具电器,尽可能的在最大程度帮村民减少财产损失。

在连续救援后,陈光平同志不畏辛劳、不惧洪水,在村民受灾被困第二天的一大早,主动担负起为被困村民送早餐的责任。洪水退去后,他来不及休息,不顾烈日当即投身于清扫村道的队列之中。

在灾难面前,陈光平同志挺身而出奔走在抗洪最前线,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深刻内涵。


石塅村陈普照——想尽所能做点事

“儿子你去哪儿?”“我去帮忙救人。”“村上让你去的吗?”“不是,大家都在各尽其力我也想去做点事”。这是石塅村陈湾组村民陈普照离家前和母亲的简单对话。

9日晚,水位持续上涨,石塅村各地陷入洪水之中,一些村民无法出行且没电没粮,这些都让陈普照看在眼里、挂在心上,他毅然划着自家小船四处接人送人,将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


石塅村邓少初——义务开船送物资

在这次抗洪抢险过程中,邓家湾组邓少初主动用自家小船参与义务救援,连续两天为本村被困村民送方便面、面包、矿泉水等应急生活物资,解决了诸多村民的燃眉之急。他全程不让拍照,说自己只是举手之劳,只是将心比心做点事,不愿意宣扬,所以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他的身影只留在石塅村的村民的心中。

石塅村肖铁钢——义务送水暖心田

7月10日,石塅村网格服务微信群中的村民收到了一条信息:“村里因洪灾没有饮用水的乡亲们可以随时与我联系,我马上给你们送水。”此次洪水突袭,石塅村是国瓷街道两个重灾村之一,村民平日饮用的井水被严重污染。洪水退去后,大屋组村民肖铁钢立马借来一辆洒水车,灌上干净的饮用水送到了受灾群众的家中。送完水,他又马不停蹄的投入了灾后大清扫中。


石塅最美党员——最美形象代言人

石塅村党员肖志刚已在一线开装载机作战多天,自己身体不是很好,仍带病坚持,晚上搞到下半夜不曾休息,白天坚持归队并已到达茶山镇神福港居委会投入到灾后环境整治活动中来。陈喜来外出务工,听说家乡有灾情,当晚从长沙赶回来,积极要求加入活动。张迪明主动电话要求加入石亭重灾区志愿者队伍,晚上工作到9点,白天继续作战。刘新桥、肖仕清,张迪明等党员都积极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他们都是石塅村最美形象代言人。


石塅村英雄们——向你们致敬!

石塅村肖礼积极参与此次救援行动,借村民的船安全转移产妇;肖苏平、陈振宇晚上在醴陵西值守非洲猪瘟工作,白天投身灾区清扫;张孟君在新时速出租车公司上班,洪灾后自觉参加村上清扫,又连续两天茶山镇支援灾后环境整治;王金辉昨天在抬重物时受伤,今天仍坚守岗位。



THE END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醴陵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办公地址:湖南省醴陵市国瓷北路 联系电话:0731-23252798

技术支持:湖南原子极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案:湘ICP备13010746号